欧洲音乐发展史(五) ——中、后期浪漫乐派
作者:
方菁
来源:
8040www威尼斯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3-19
1848年—1849年,欧洲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失败后,原来同情苦命的音乐家们感到悲观失望,苦闷彷徨,只能无可奈何地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潜心创作,进行自我表现。所以中期浪漫乐派更加热忠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情绪,兴趣也转向交响音乐和歌剧等大型体裁,钢琴特性曲和歌曲也不再像早期浪漫乐派的创作那样占有重要地位。直到19世纪末叶,欧洲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瓦格纳热(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许多青年作曲家又开始热衷于瓦格纳复杂错综的半音和声,并与丰富多彩的管弦乐、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结合成统一的有机体来进行音乐理论创作。这种表现形式,既继承了古典音乐的均衡完整性,又在内容上运用了很多夸张的创作手法,使音乐的结构有了更大的自由性和意境性。
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而中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则把音乐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在贝多芬、门德尔松
的作曲基础上,开拓出标题音乐的新领域,首创了交响诗的体裁。李斯特·菲伦茨,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生于1811年,1821年随家迁往维也纳,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他又移居德国。他一生的作品遍及声乐和器乐各种体裁,但最重要的是他的13首交响诗、《浮士德交响曲》、两首钢琴协奏曲、19首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和三集《巡礼的岁月》。其中,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可以说是一幅幅生动的匈牙利人民的生活图画,完美的展现了当时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色彩。他的作品其目的不在于用音乐来描绘戏剧场面或故事情节,而在于表现某种诗的意境或者思想境界。如果说柏辽兹的音乐语言接近于戏剧语言的话,那么,李斯特的音乐语言可以说是和诗歌及语言血脉相通的。
在中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中,柴科夫斯基是唯一一位在创作领域中能达到古典大师们的广度与高度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三大三世的残暴统治时期,他以一个敏感艺术家的切身体验,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悲剧性。他所创作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和许多歌剧,都是悲剧性作品的代表作。不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虽然具有悲剧性,但同时也贯穿着斗争精神与制胜力量。所以,他的许多悲剧性作品都是和一些明朗欢快的作品同一时期产生的。如我们熟悉的舞剧《睡美人》、歌剧《胡桃夹子》等作品,都是洋溢着乐观情绪的作品。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1949年)是德国浪漫派晚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传说、哲学、自然和自传。他大胆地使用不协和音和多调性,并凭借卓越的配器技术,及利用各种乐器特有的音色来刻划人物性格和进行绘声绘影的描写,在听众听了他的音乐作品后,能够与读到各类著作时,与作家产生同样的感悟与共鸣。他的音乐作品结合了古典创作风格与浪漫主义风格,并把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揉合在一起,使他的音乐散发出独有的、迷人的光彩。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到了70—80年代,随着民族运动的低落,浪漫主义音乐也逐渐走向衰落。唯美主义到颓废主义的倾向,也使得后期的音乐创作预示了二十世纪新的音乐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