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发展史(三) ——维也纳古典音乐
作者:
方菁
来源:
8040www威尼斯投资
发布时间:
2020-12-22
18世纪20年代后,巴洛克音乐风格逐渐发生变化。巴赫在1730年写道:“音乐状况已和过去大不相同,艺术趣味发生了惊人变化,因此,先前的音乐风格不再能取悦我们的耳朵。”庄严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变为华丽纤巧的风格,复调音乐日益被和声体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各式各样的乐队乐器日益完备,并趋向于成熟化、规范化。在启蒙思想影响下,以炫耀演唱技巧为主的意大利歌剧日益不得人心,从而,音乐曲风悄然无息的从巴洛克时期逐渐过渡到了古典音乐时期。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当时欧洲音乐的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近代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的雏形已初具规模。但这些主调音乐体制的奏鸣交响套曲,只有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手里,才完全臻于成熟。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德、奥、意、法、英等各国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他们都在纳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熟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派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音乐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海顿,全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界的一个小村庄。他8岁来到维也纳学习唱歌、小提琴和键盘乐器,一生为交响曲、室内乐、声乐进行创作。据统计,他一生共创作了的104部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0部歌剧。其中,以“早晨”、“中午”、“夜晚”的三联交响曲,为19世纪的标题交响曲开辟了先河。之后创作的第44交响曲、第45交响曲、第49交响曲、6部“巴黎交响曲”、12部“萨洛蒙交响曲”的音乐编制,对乐器分工更加明确,配器手法更加丰富、完善、复杂及成熟,乐章乐段之间的对比关系更加强烈,这些乐章标志着海顿交响曲创作的最高峰。海顿也被后人尊称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的作品实践也深深影响了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1756年生于奥地利,3岁学习音乐,5岁创作小步舞曲,9岁到维也纳演出,童年时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和天赋。他的一生在西欧旅行经历中渡过,最后回到维也纳,在未完成的最后一部安魂曲中死去。在他短短的35年生活经历里中,所创作的作品数量惊人,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共计有600余部。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其它重奏、重唱作品、器乐小品和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佐凡尼》、《女人心》、《魔笛》是它的四大歌剧杰作;K.V.543降E大调、K.V.550,G小调、K.V.551,C大调,是他交响曲创作的总结。它的音乐反映了他对正义、智慧、爱情的信念,充满着真挚、明朗和乐观的情感。他驾驭整音乐的能力和天才的戏剧意识,使他成为德国歌曲的奠基人。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的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的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从4岁开始,父亲教他音乐,管教十分严厉。8岁时,他已经能很好的演奏小提琴,并登台演出,11岁已完全熟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典集》。他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其中,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璀璨珍珠,第九交响曲更是他的创作顶峰,我们所熟悉的《欢乐颂》便是他的神来之笔。钢琴曲《致爱丽丝》、奏鸣曲《悲怆》及《月光》,在音乐历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的音乐中有着崇高的音乐境界、鲜明的个性特征及时代特征;音乐作品中的创新艺术形式,深刻的戏剧性和哲理性,即承载了古代音乐之精华,又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所以后人尊称他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享有“乐圣”之称。
以莫扎特、海顿与贝多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后世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它承袭了德奥音乐的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了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