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发展史(六)——民族乐派
作者:
方菁
来源:
8040www威尼斯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5-14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意大利和德国是音乐最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意大利的歌剧和德国的器乐,长久以来在欧洲都占有统治地位。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音乐家们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他们迫切要求摆脱外国音乐支配,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这些音乐家们追求的目标,一是民族的内容,二是民族的形式。在内容方面,他们采取本国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作为题材,深刻反映了祖国历史和民族性格,描绘人民的风俗生活,以激起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族侵略;在形式方面,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和音乐语言,以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1834年1月,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在柏林酝酿歌剧时,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道:“民族音乐的主要问题是题材的选择问题,它应该彻头彻尾是民族的;题材如此,音乐也该如此。”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了当时整个欧洲各国音乐家们对发展自己民族音乐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
19世纪 30、40年代,在俄国首先出现了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作曲家格林卡。他的爱国英雄歌剧《伊凡·苏萨宁》(演出时改名为《为沙皇献身》)被上层人士嘲讽和指斥是“马车夫的音乐”。虽然他的第一部爱国作品就遭到了嘲讽,但这恰恰说明了这部作品与当时俄国的民族音乐血脉相联的重要关系。之后,他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就直接引用了当时的民歌作为创作主题,并大量运用俄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变奏手法,让俄国风格与奇丽的东方色彩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作品由内至外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同期,处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各斯拉夫民族,掀起了泛斯拉夫运动。这不仅是一个反对民族压迫的政治运动,也是一个复兴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运动。因为这次运动中心是在波希米亚(捷克)的首都,故这一时期的当地民族乐派被称为捷克民族乐派。而斯美塔那便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他青年时期便投入1849年革命运动,在运动失败后,则全心全意投入到民族歌剧的创作中。在他所作的8部歌剧中,最成功的是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故事讲述了农村青年叶尼卡(男高音)以机智打败媒人克卡尔(男中音)和继母的阻挠,终于和心爱的姑娘玛卡尔(女高音)结成眷属的美好爱情故事。其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民主精神,也赋予了诗情画意的音画,更突出了捷克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强大决心。
匈牙利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财富,巴托克和科达伊便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杰出音乐家。他们不仅发掘了土生土长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在音乐民族学理论和实践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在创作上将匈牙利专业音乐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高度。在巴托克唯一的交响诗《科苏科》中,他把海顿作曲的奥地利旧国歌的开头,从大调改为小调,以此来讽刺镇压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奥地利军队。这部爱国主义作品,不仅歌颂了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更完整的体现了匈牙利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乐派从形式看,他依旧属于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他们只是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成为了民族性。但在创作中,他们的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是和浪漫乐派是完全一致的;透过民族性,仍然可以看到作曲家们的个性与风格。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